close

  實習生 馬慧娟《中國青年報》(2014年09月23日04版)
  “5屆,160個項目,‘幸運麵包’讓我最激動!這個項目著眼於環保,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兼備,一定會有非常好的市場前景。”在2014年創響新生代“康師傅創新挑戰賽”決賽現場,大賽評委、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興奮地說。
  就在幾天前,在“高大上”的中國社會企業與社會投資論壇的新聞發佈會上,徐永光就已經忍不住給在場的媒體介紹了這個案例。
  “康師傅創新挑戰賽”第五年的賽事自今年3月啟動以來,以“小公益,大改變”為主題,走遍海峽兩岸22座城市33所高校,與6000多名學子分享公益熱忱,徵集創意。來自北京外交學院創行團隊的“幸運麵包”項目,從1679份提案中脫穎而出,贏得評委青睞,奪得2014年度大獎。該項目不僅將獲得主辦方提供的5萬元青年公益項目實踐獎金,團隊成員還將帶著他們的公益夢想參訪美國百事基金會,與世界頂級公益組織分享他們的公益故事。
  操作模式是個大問題
  “別擔心,我會幫你們找投資!”頒獎結束,徐永光再一次和團隊成員交流。這是一群只有19歲的大學生,從他們身上,徐永光看到了年輕人對公益的熱情,跟“打了雞血”一樣。比賽結束後,他們的熱情如何持續?徐永光的建議是,“不要受外界太多的誘惑影響,看準了,堅持去做,一定可以有成效。”
  “本屆參賽項目帶給我們很多的驚喜,項目質量也有了很大突破。”徐永光說,特別是“幸運麵包”項目,聚焦當下食品浪費問題,以開發下架麵包的再利用價值為核心創意,從各個環節解決烘焙行業在零售環節的食品浪費問題,兼顧可操作性與可持續性,已經具備社會企業的雛形。
  目前,該項目在進行大量前期調研的同時也在搭建網絡資源共享平臺,讓麵包坊和有機農場能聯繫到彼此,高效處理下架麵包。在近30個城市試點成功後,該項目也在擴展中開發新的產品,如已經有一個位於重慶市萬州區的小市集,初步嘗試了店主將豆腐渣和剩餘豆腐交予菜農漚肥的可行性,項目的業務模式在逐步完善中。
  “我們還是要做持續性的項目,不能只是一次性消費。”觀看完頒獎典禮,“康師傅創新挑戰賽”2011和2012年全國三十強選手馮翱感慨。2011年,他發起了“關愛川藏線常年不能回家的老兵和藏區留守兒童”的項目;2012年,他發起了“就在您身邊”,進入社區教居民包扎止血、逃生自救等急救技能的項目;今年,他又發起了為災區嬰兒代購奶粉的“寶貝計劃”項目。
  項目年年換,“很多項目都只做了一次,沒有持續性”,這是一直困擾馮翱的問題,也是大學生公益項目普遍存在的問題。看到“幸運麵包”這樣的項目,馮翱似乎找到了答案:操作模式是個大問題!
  同樣的瓶頸,“康師傅創新挑戰賽”2011年全國十強、“快門三秒鐘”項目發起人袁柯也遇到了。堅持3年後,“快門三秒鐘”從一個偶發的靈感發展成了一個落地的項目。但是,項目發展的模式和方向是怎樣的?對此,團隊成員都還在摸索階段,沒有成型。“現在,我們團隊類似於學生社團的模式,資源不足,成員的鬆散性和不穩定性,都是很大的問題,我們很難像公益機構或企業那樣穩定和可持續地發展下去。如何把學生項目擴展和持續下去?誰來埋單,是由企業買單還是由團隊成員個人支付?……都是個問題。”袁柯說。
  小題真的可以“大作”
  “公益的事情,熱情很重要,但是光有熱情是不夠的,需要有好的創意、好的方向,還要有專業的知識和可持續的模式。”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新聞發言人陳功儒說。
  為此,“康師傅創新挑戰賽”在即將邁入第二個五年之際,不斷延伸“推動青年公益人成長”理念,舉辦了首屆康師傅青年公益論壇,邀請往屆選手和知名公益人共同交流與探討,為一群有理想主義情結的年輕人創造一個相識的機會。“5年了,我們積累了超過百位的青年公益人才,如何為他們打造一個交流和碰撞的平臺,是我們所思考的。我們也有一個奢望,就是邀請大家一起來做一件好事,這件好事要怎麼做,創意來自現場的年輕人。”陳功儒說。
  “昨晚,我和柳月聊了一晚上,收穫很多,她做‘小題大作’的模式,或許可以幫到我的‘快門三秒鐘’。”論壇現場,袁柯激動地說。這也讓陳功儒堅定了舉辦論壇的想法,“年輕人在一起,就會有無限的可能”。
  作為國內第一個趣味性公益問答網站,“小題大作”以簡單、有趣、透明的方式讓更多的人參與了公益、貢獻了愛心、 收穫了知識。在“小題大作微公益”的網絡平臺上,用戶每答對一定數量的趣味百科問題,就能使公益項目得到相應數額的物資捐助;捐贈物資不經過“小題大作”團隊,而是由網站合作企業將物資直接捐給受益人群;此外,網站還建立了相應的反饋機制,使用戶可以及時、全面、透明地瞭解公益項目的執行情況。
  論壇當天,柳月就決定與袁柯合作。目前,“小題大作”可以承接一些企業項目,有了一定的收入來源。團隊決定,這部分收入除了要投到產品本身的開發和維護中外,還要再次投出去,投給更多更小處於初創期的公益項目,“他們可能沒有很多的資金支持,沒有很好的資源平臺,‘小題大作’願意去幫助他們。我們將這個項目叫做‘小題大作’杯創新公益加油”,我們還剛剛開發和優化過了‘小題大作’移動端。”柳月說。
   享受創造的過程
  “為什麼你能堅持這麼久?”
  從2004年做公益到現在,10年時間,“多背一公斤”創始人安豬被問得最多的問題,就是這個問題。期間,他的公益之路經歷了業餘到全職的轉變。
  “一件事情能做很久,必須是一件能讓你在裡面發現很多激動、新鮮的事情,並且這些東西可以推動你前進。我不是出於同情或感動去做公益,我覺得自己是一個設計師,喜歡去尋找事物更深層次的意義,並且用更有創造性的方法去解決它。”論壇上,安豬給出了答案。
  他還告訴在場的大學生們:“不管大家將來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參與公益、做公益,最重要的是,要去享受這個創造的過程,不斷去發現新的問題,不斷去找到更漂亮的解決方案。”
  “我們會讓小朋友們去觀察其他小朋友手觸摸到的地方,給他們講解不同地方的細菌分佈,然後發起監督活動,讓山區的孩子們學會洗手。”半個小時後,安豬就從在場大學生們的分組討論里,看到了有創意的點子。而半個小時前,這些年輕人才剛開始接觸他這個新的公益產品:一公斤盒子。
  “隨著與鄉村教師、學生交流的深入,我們發現,在農村的教育裡面,有比物資更難解決的問題,如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的問題。”安豬說。
  五毛錢一包的零食,有冰棍、有辣條、也有薯條,在安豬看來,這是中國農村特有的“山寨零食”,甚至成了很多留守兒童最好的“小伙伴”,不吃飯,也時時刻刻想著這包零食。這些零食不知道哪裡生產的,存在問題可想而知。“我們為他們設計了一個瞭解零食的盒子,沒有課本,只有游戲和活動。讓小朋友自己去收集過去吃過的零食,教他們去分辨零食包裝上的信息,如保質期、質檢標識、營養成分等。分辨哪些是安全的,哪些是不安全的。然後通過海報展現,讓孩子們制定自己的零食購買計劃,將更健康、更安全的生活理念告訴他們。”安豬說。
  3年中,安豬和自己的團隊,為農村小朋友們設計出了防災盒子、洗手盒子、安全盒子、社交盒子等,還開發了很多小卡片,有了自己的設計工具包。他想告訴更多的人,直面身邊的教育問題,並試圖去參與解決這些問題。而這一理念,與2013年“康師傅創新挑戰賽”年度“公益達人”羅怡婧的想法,不謀而合。
  在拿到康師傅5萬元實踐獎金後,羅怡婧和她的思成·築夢團隊成員想把這筆錢利用最大化。他們想到了通過遠程支教和實地支教的方式,幫助山區希望小學提升教學軟實力。但是,在操作階段,他們遇到了之前沒有想到的問題,“我們找了很多運營商,才發現網絡根本覆蓋不到那些山區,即使覆蓋得到,之後維護的費用也很高昂,是我們無法支付的。很多山區學校也沒有電腦和投影,所以遠程支教的想法被放棄了。而實地支教,安全問題又成為我們的一大攔路虎!”羅怡婧說。
  羅怡婧沒有放棄,她開始探索一個參與度更高的項目“讓山裡的孩子瞭解外面的世界”。向社會愛心人士每人徵集一頁紙,發起“一萬人為鄉村兒童編輯一本書”活動,這個關註可以是一個故事、一些照片、一部DV,也可以是一篇文章。廣泛徵集後,團隊成員將其編輯出版,並號召企業和個人對口捐贈。
  這一想法,得到了美國公益界人士的大贊,“他們沒有想到,在學業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下,中國的大學生對公益活動這麼感興趣,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,也從一個側面折射了中國社會的進步。”百事公司大中華區副總裁邰祥梅說。  (原標題:怎樣讓大學生公益持續前行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llmwvhc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